Kindle 中国拾遗

而在这块萎缩的领地里,各家出版社的电子出版业务,已经从几年前被寄予厚望的“全村的希望”,迅速沦落为食之无味、弃之可惜的“路边一条”。朋友半开玩笑地告诉我,现在社里的共识是,对于那些有点畅销潜质的爆款书,电子版“能不上就不上,能晚上就晚上”。

在 Kindle 业务的最后几年,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电子书的价格越来越贵。一本实体书定价 60 块,它的 Kindle 版就敢卖到 50 块,甚至更高。当时不少读者对此怨声载道,认为亚马逊吃相难看。但正是这种被读者诟病的“高价策略”,催生了一个短暂却极具想象空间的“黄金时代”。

Kindle 之后,国内再也没有一个电子书平台,有能力或者有意愿,去复制这样的高价单本销售模式。以微信读书为代表的“优等生”们,选择了另一条道路:低价包月。

与此同时,另一个“巨兽”的崛起,则彻底断了出版社对电子书的念想。那就是抖音直播卖书。

在 Kindle 退出中国的时间点,任何公司都已经错过了统辖电子出版市场的历史机遇——你再也没有机会像早年的亚马逊(中国)一样,用镶着金边的大外企名片,带着一款没人见过的设备,敲开每一家出版社领导的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