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忧行号码托管和 eSIM 的一些体验

Oct. 8, 2025

因为今年 iPhone 单卡槽的版本变多,以及 iPhone Air 变成纯 eSIM,最近出现很多关于国内如何使用 eSIM 的讨论。其中,一种出现率较高的变通方案,是使用中国移动的「无忧行」号码托管服务。简单来说,这个服务可以让移动号码在不插卡状态下,继续通过无忧行 app 接收通话和短信,并且提供有限的拨号功能。这样,就可以省下一个卡槽,也能满足纯 eSIM 手机的通信需求。

我之前用的是联通,用前几天时间携号转网尝试了这个方案。结论是:基本可行,前提是有一台备用机来放被托管号码的 SIM 卡以倍不时之需。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情况。

>> 携号转网到移动

一开始,我为了省时间去了线下办理,但附近的移动营业厅声称深圳只在每天晚上 7 点放出 10 个名额(wat?),并且转入后可选的套餐最低只能选 69 的(waat?),于是直接走人。用联通号码登录移动 app,在个人页面就可以看到携号转入的选项。提交申请时,随便选一个最低价的套餐即可(后续可以更改),目前深圳线上可选的最低套餐是 29 元。

(申请之前,可以先发送 CXXZ#<姓名>#<身份证号> 到 10010 确认资格。注意查询结果是会变的,例如我 9 月底查询可以转出,10 月初再查询就提示有未出账的国际漫游费用,不能转出了,但实际上我只是买了单日的港澳流量而已。后来询问客服得知,把余额充到 300 以上就可以绕开这个限制,但多余的话费需要转出后的次月再联系联通客服退还。

我是 10 月 2 日下午提交的,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接到电话确认信息,第二天中午就有顺丰送货员带着空白卡板上门。写号期间需要提供发送 SQXZ#<姓名>#<身份证号> 到 10010 获得的六位授权码(有效期一个小时,不用提前查)。携号转网要到下一个整点才能生效,所以刚写完的时候,顺丰的系统里可能还是显示号卡未激活。不熟悉这个业务的送货员可能以为没有成功,解释一下就可以离开了。

等到下一个整点,确认转网没有问题以后,可以立刻在移动 app 里要求人工客服变更到保号套餐。线上客服除了推脱之外,一般会让你等专员电话回访,这时候直接要求线上办完就行了。与一些网上攻略说法相反,其实最快的沟通方式就是不停复制粘贴自己的要求,不用说理由、也不用威胁投诉,因为这就是 NPC 剧本。目前保号套餐有 8 元和 9 元两种,后者的套外流量费用低一点(分别是 10 元 100M 和 10 元 1G),我就选了 9 元的。

这样就办完了携号转网到移动的保号套餐。虽然走了线上,整体还是比较快的,国庆期间前后不到 24 小时。

>> 启用号码托管

首先去关注无忧行的公众号,从聊天菜单里选择「企业版下载」。这个版本和 App Store 版的区别是接入 CallKit,后续来电可以直接显示为原生来电界面。(当然也可以用来和 App Store 版双开托管两个号码。)因为是自签名应用,启动前需要到系统设置里信任开发者,步骤不赘述。

登录以后,从首页花里胡哨的菜单里找到「号码托管」。启动前,需要先在被托管 SIM 卡设置里将 Voice & Data 切换到 4G(容易忽略但必要)1,然后停用 SIM 卡,或者直接拔卡。我在刚携号转网的前几个小时开启会报错,大约 4 个小时以后再试就成功了。此后,被托管号码的电话和短信都会显示在无忧行 app 里,当然前提是网络通畅。

在托管状态下,可以通过 App 免费拨打「电话黄页」中的部分常用服务号,或充值后拨打其他号码(去电时会显示为本机号码)。但由于面向中国内地的通话包最低也要 318 元/年(含 1000 分钟),且对方会听到境外来电的提示,基本没有实用价值。至于发送短信,则完全不支持。考虑到有些服务需要通过发送短信来获取验证码,即便开启了号码托管,将实体 SIM 卡保留在手机内(关闭状态)或备用机里,依然是最稳妥的做法。(托管期间,若实体 SIM 卡开机联网,托管会自动取消。使用完毕并关机后,可重新开启托管,但别忘了在操作前还是要先将网络设为 4G。)

除上述限制外,我测试的这几天中,电话和短信接收还是很稳定的。只有一次因为信号太差没接通,但是未接提示都还是在的。另外也可以设置公众号通知作为备份,所以基本不用担心漏接问题。

>> eSIM

考虑到上面所说的不时之需,我还是把 SIM 卡放在手机里保持关闭。这样虽能节省双卡双待带来的额外功耗,但对于港版 iPhone 而言,上网就必须完全依赖 eSIM 了。

简单调研以后,我选了用的人比较多的红茶移动(RedteaGo),它也是很多国产手机「出境流量」功能的提供商。目前,该平台适用于中国内地的纯数据 eSIM 方案中,性价比较高的有:月付 5GB(5.31 美元)、季付 20GB(11.16 美元)和年付 100GB(49.9 美元)。价格不算特别便宜,但与国内运营商硬充的流量包相比,也没有高得离谱。

激活不需要实名。手机上显示运营商为 RedteaMobile,实际上是联通或者移动承接的 4G/5G。不过,但看起来 5G 覆盖面比较有限,也没有 5GA。(如果开了漫游,偶尔也能接入电信 4G。)网络速率方面,4G 下约为 40—50 Mbps,5G 下可达 100 Mbps 以上,比较常规。

从路由来看,其上游服务商是香港的博元讯息(Multibyte Info),因此无需辅助就是国际网络。服务商似乎很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,配置了 DNS 分流。当访问 ChatGPT、TikTok 等在香港地区受限的服务时,流量会经由洛杉矶(Cogent)或新加坡(Telstra)等地的服务器出口。

不过,使用香港 IP 的一个潜在缺点是,访问某些国内网站或服务时速度可能较慢,尤其是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文章加载。此外,像 QQ 音乐这类有中国大陆版权限制的流媒体服务,也似乎暂未发现有影响。

其他简单尝试的 eSIM 还包括——

  • Google Fi: 登录 Google Fi 应用后即可自动激活。在内地漫游到移动 5G,数据出口在美国 T-Mobile。流量费用为 10 美元/GB,不用时可暂停服务,无需保号;
  • ClubSIM:香港 711 购买实体卡,完成实名认证后,在 ClubSIM 应用内可将其转换为 eSIM。在内地漫游到联通 4G,数据出口在香港 CSL。流量费用约为 11.1 港元/日(含 500MB),保号成本每年 6 港币。

  1. 我的理解是,5G 网络下,语音和短信也通过数据通道发送,不便于单独拦截并转发,所以需要切换到语音和数据分离的 4G 网络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号码托管不能和 VoLTE 同时使用。 ↩︎